馬年談韓徐葉畫馬大家 ■謝振煜
今年民國一〇三年甲午馬年,媒體一片馬聲,一片馬色,獨缺中國的畫馬大家韓幹畫馬、徐悲鴻畫馬、葉醉白畫馬的馬聲、馬色。
葉醉白民六一來越南舉行畫展,我寫了「醉白之馬」在亞洲日報發表:
當代畫馬畫家葉醉白,今年一月在文莊中學舉行展覽。在展出作品中,有一幅叫「雄圖萬里」的,定價越幣六百萬元。有人請葉醉白說明這幅畫的價值。他指出了三點:一是所畫駿馬前足「一筆帶過」,兩耳直豎而細長,運筆輕巧,這個手法,不僅沒有人敢於嘗試,即使他自己也無法再畫一次;二是齊白石刻的私章在這幅畫蓋 過之後遺失了;三是于右任為這幅畫題署,他的墨寶已經不可再得。不過葉醉白說:他自己認為這幅畫是成功的,這是一個畫家的良知,這幅畫的價值,也就是良知的價值。
葉醉白曾經說過:區區半生戎馬,敢告無愧於國家,今生畫馬,不敢有負於職責。葉醉白重視藝術尊嚴,並對他的畫馬深具信心,這可以從他的藝術價值,表現出來。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必須不計利害成敗的,葉醉白敢於創「天馬論」,敢於寓馬於龍,這正足以為他的信心下註腳。
歷史上有「韓幹之馬」,「悲鴻之馬」,今日葉醉白自成其為「醉白之馬」,都是必然的事。不過,葉醉白的成功不止於此。他還說:放眼世界,展望千秋,承先啟後,撥亂反正,後死後學,實難逃其重壓在肩歷史性之責任。惟真正的藝術家,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及向歷史負責。葉醉白以教育及世界性文化奮鬥自命「醉白之 馬」展示着更高的境界。
●韓幹畫馬
韓幹(約706年-783年),中國唐代畫家,以畫馬著稱,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說藍田(今陝西藍田)人,又說大樑(今河南開封)人。
韓幹少年時只是一名酒店的雇工,後來被詩人王維賞識,資助他學畫,學成後被召為宮廷畫師,初師曹霸,後自獨善。官至太府寺丞。畫藝較全面,善畫人物畫像,尤善畫馬,重視寫生,皇帝命他拜當時畫馬名家陳閎為師,他不聽命,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由於他重視寫生,所以畫馬超過古人,後代畫馬名家如李公麟、趙孟頫都曾向他學習,他還畫過許多肖像畫和佛教宗教畫,但傳世不多。
牧馬圖,絹本。縱27.5公分,橫34.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淺設色畫,黑白?p馬,胡人騎一而控二。幅上宋徽宗題「韓幹真跡 丁亥禦筆」八字。人物與馬俱極生動,徽宗瘦金體書題字亦挺勁,並有南唐禦府藏印,為韓幹真跡無疑。另有玉花駿、照夜白等駿馬圖。(取自網路)

■牧馬圖

■照夜白圖

■猿馬圖
●徐悲鴻畫馬

(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者,與張書旗、柳子穀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
徐悲鴻自幼隨父徐達章習詩文書畫,1912年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5年在上海從事插圖和廣告繪畫。1916年入復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回國後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
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歷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29年移居南京,於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在大陸更名為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灣復校)任教。
1933年起在世界各地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此後重返南京,擔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0年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曾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
徐悲鴻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後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認識老師兼同鄉蔣梅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棠珍),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只有7年。
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六朝人詩意圖」、「中國負傷之獅遙望美國飛虎飛將軍」、「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戰馬

■奔馬
●葉醉白畫馬



葉醉白(1909 年—1999年)名昆字醉白,民國前二年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歷經兵馬倥傯,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於多年戎馬生涯中由愛馬而至畫馬,深得馬之精髓,四十歲 時受宋人梁楷潑墨人物畫啟發,即以潑墨畫馬,自謂:“半生戎馬,半生畫馬”。葉醉白畫馬落筆有雷霆萬鈞之勢,被張大千先生贊為“曹韓而後未見此奇勝”。葉 醉白作品馳譽海內外,被世界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其中不乏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詹森以及沙特國王等名人。他不但精於書畫,且能執筆為 文,著有約六萬字《天馬論》。葉醉白逝世後,好友劉法成先生為弘揚葉醉白天馬畫魂,在美國洛杉磯、三藩市,加拿大溫哥華和香港等地繼續舉辦葉醉白天馬畫展。
葉醉白追求畫馬的極至境界,他將馳騁沙場的萬丈豪情揮灑在畫紙上,用潑墨的手法獨創出奔宵騰霧的天馬畫,不僅為中國畫馬開拓了新的紀元,更將天馬的英姿帶入國際舞臺,進軍國際藝術殿堂。由軍人轉為畫家,從無師自通到自創出天馬畫派, 葉醉白窮其畢生之力,不斷的在自己的創作上力求突破和創新,他追求的不僅是藝術的完美境界,更是人的價值的極至表現。
民一〇三•二•七堤岸(取材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