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乃雄
       (現居法國)
更多>>>   
郭乃雄◎輕扣天堂的大門

輕扣天堂的大門  郭乃雄



圖片:作者提供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誰家?答案Blowing in the wind……獎項最終落在鮑勃迪倫的懷抱。像其他人一樣,我對諾貝爾文學獎破天荒地頒給一個六七十年代美國鄉村搖滾歌手,感到訝異,但我仍然認同主辦機構的頒獎理由——鮑勃迪倫的文學貢獻是他透過美國傳統樂曲給詩歌世界帶來新的演繹,亦即給詩歌賦予新的靈魂。只不過,鮑勃迪倫出道了半世紀之久,為何遲至今天才把獎項頒給他?然則這跟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可有分別?主辦機構寧願犧牲陪跑了八年的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出人意表地選中了「好比一顆滾動的石頭」的過氣但頑強的鮑勃,是否因為今天的拜金主義世界日益功利化,已經遠離了人們當初的夢想和赤子的心靈?所以才引發奇想,欲透過這項頒獎喚回人們對六七十年代的回憶?起碼在我自己,就因為鮑勃迪倫之獲獎,而憶起了自己從越戰走過來的歲月。那些日子,大學生天生叛逆,質疑現有的一切,幾乎天天上街示威及罷課,我們迷上西方搖滾,選擇頹廢,渴望自由,嚮往愛情,急於成長,我們也曾熱衷寫作,追求各自心中的烏托邦世界,最好那裡沒有戰爭,有的是甜蜜的夢和自由飛翔的白鴿。六七十年代的浪漫,就好比鮑勃迪倫唱的《..../ 夜幕低垂,前路一片黑暗,我多麼想輕叩天堂的大門……》由於厭惡教條現狀,厭惡物資世界,厭惡虛偽人心,厭惡文學浮誇,那時的我們也是多麼渴望過叩開天堂的大門,也許大家均曾幼稚過,可是對比今天生活如行屍走肉的年輕人,六七十年代的我們還是最「幸福的」。諾貝爾文學獎與其說頒給鮑勃迪倫,倒不如說是頒給六七十年代的質疑精神及抗議精神,光是這點就足夠我們深思。

按:鮑勃迪倫六七十年代所撰寫的歌詞,意境朦朧飄忽,卻蘊含濃烈詩味,其風格深受法國象徵主義先驅林包德(Rimbaud)的影響。象徵主義影響了鮑勃迪倫、而鮑勃迪倫又影響了余光中(他寫的《江湖上》是來自Blowing in the wind的啟發)。

 

您的意見 :


請輸入尋聲留言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