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風日上 (紐約)陳葆珍
五年前我回國一行,一些不良的社會習氣被我的散文披露了。去年回國,不由得在同一問題上特別注意觀察。主要在敬老問題上。
年老體衰,敬老是老人身體對社會的一種要求。人未活到這份上是體會不到的。如去年腿不慎跌傷,在廣州公車上,被人們擠得喘不過氣來,站足半個鐘頭腿在發疼、發顫,真想開口叫坐在面前的中年男子讓個座位。後來不好意思開口,咬著牙關終於挨了過去。下車時竟至站不穩。
此現象在今次我回國途中雖然有但畢竟是少數。說句公道話,廣州此次的變化是令我震驚的。
五年前我提著一箱書上開往番禺麗江花園的公交車,上車時被一個身穿西裝的中年男子一推,差點摔倒。早兩個月,我同樣推著一箱書上往番禺洛溪的公交車,一位手抱著一大堆行李的女子馬上讓座。下車時,一位中年男子走過來幫我推車,等我安全下車了,他才重新上車,而司機竟能耐心等這位熱心的乘客。
從洛溪轉乘開往麗江花園的車是要通過一段隧道的。隧道的上下坡階梯雖不陡但我的腳因傷痛未愈而那箱書又重,當時天又黑我肚又餓,只有艱難地一級級上,不時停下來喘氣。這時,從階梯高處走下一位姑娘,顯然她是走回頭路的。
“阿婆,我幫你!”她搶過我手中的手推車,把那箱書推到隧道高處。
我心裏既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人的精神面貌比五年前好多啦,我今晚最愁的這段路終於有人幫我走完了。不高興的是“阿婆”這兩個字。接著又罵自己:“外孫女都讀大學了,還不願人家叫你做阿婆。”
五年前到上海旅遊時,車上最前面的幾個位置都是年輕人占了的。記得有一天,我們先上車自然坐了前面的座位,那些年輕人中途就把位置搶了過去。去年12月到海南島旅遊,上車時導遊一句話:“前面座位讓老人家坐”,於是,老人都得照顧了。我姐途中不幸傷了腳趾。那導遊不但買藥送來還不收錢。同行者不斷噓寒問暖。有些年輕人還對我傷了的姐姐扶上扶下的。
去年2月16日,我獨自乘東方航空公司MU587班機飛回紐約。在辦登機手續時,我對工作人員說:“我的膝蓋摔傷了,雖未到坐輪椅的地步但還是痛的,久彎著更痛。如果可能的話是否在劃位時,適當關照一下,幫我解決這一難題。”
“可以。你願意坐後面麼?”
“行。只要能讓我的膝蓋不整天彎著就好。”
待我上機一看,我周圍一連三張椅子都是空的。而這班機幾乎是滿座的。這讓我能躺下休息,下機時能行走。這不得不感謝上海機場那位工作人員。
這次回美最擔心的路是從上海虹橋機場到浦東機場。雖有旅遊大巴士送去,但提著這麼多的行李去搭車,的確困難。我又外行,在虹橋機場找著一輛壞了一個輪子的手推車,正吃力地把我的行李推出機場。
這時,一位滿臉曬得紅黑的,操著一口東北音的中年男子走過來:“阿婆,您是不是想到那個寺去,去的話就上這輛車。”
我聽不清那是個什麼寺,一看車上的大牌子,地名很清楚,但至今我仍記不起來。
“我要到浦東機場。”
“浦東機場的大巴士在那邊,人家快開車啦!”
我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皺著眉頭說:“天哪!這麼遠,路上人多、車又多,怎樣推得過去。”
“我幫你!”
他一手拿過我手中的車把子邊跑邊向那巴士司機嚷道:“等一下!”
那大巴士的司機果然等我們跑來。那男子幫我把行李放在大巴士的行李箱裏。我給他錢,他推開了,連聲說:“我不能要你的錢!”
“您這樣幫我,太謝謝了。這只是一點心意。”
“不!這是我應該做的!”
他一個箭步,跑了。
望著他在人海消失的背影,我脫口而出:“活雷鋒!”
這時,一陣晨風拂過,讓我精神為之一爽。這是我所要捕捉的世風,只見它,扶搖直上。
2008年1月5日於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