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白雲” ◎陳葆珍◎
天上的白雲像一位美麗多情的少女,我與她長相厮守。我誕生于她的裙裾下成長于她的懷抱裏,將來還會長眠于她那眷眷的目光中。基于這樣的情結,凡與她有關的一切,都會引起我的關注。
驀地,白雲飄到大地,無聲無迹的她竟然歌聲飄蕩,卸下潔白的霓裳穿起鮮艶的紅裝。我在尋覓她。啊,原來她在新西蘭!我不禁妒忌了。對她說:“你真會選擇落脚點,那可是個出了幾届世界小姐的地方,人傑地靈。”
她搖身一變,成了“白雲” 合唱團。這兩三年,我對她的形迹,仍不斷尋尋覓覓。雖然從未謀面,但已感到她在我的精神世界飄拂。
我在紐約向她獻花以表仰慕之情。有幾朵她收下了,還別在她的胸前。這不,我看到了,那燈光炫耀的舞臺男高音歌唱家葉寶慶先生在歌唱《越洋電話》,這是我獻給“白雲”的歌詞,由企祥先生譜曲的一首歌。當那美妙悅耳的歌聲通過電腦傳來,我激動得不能自已。
記得今年1月19日《越洋電話》在新西蘭迎春會上首演的時刻,我在家裏靠著窗戶望天,想聆聽天涯那邊的歌聲,腦裏跳動著這樣的詩句:
終于來了
這一刻呀
帶著歡笑
來到我的家
啊!唱起來啦
《越洋電話》
唱到我
心裏開了花
……
我也來吧
掀開窗紗
彈起那
心中的琵琶
啊!唱起來啦
越過海涯
唱到那
滿天都是彩霞
那天晚上,連作夢也在聽歌,醒來就寫了《夢裏聽歌》以答謝企祥、寶慶先生:
絲竹天涯碎玉聲 餘音裊裊訴深情
夢游四海尋君曲 風送琴弦滴露鳴
不久,這首歌飄到世界不少地方,美國、澳洲和香港及中国内地的一些城市的有些刊物和網站都登載了,甚至有些地方也唱开来了,與此同時,歌唱家葉寶慶先生那動人的男高音、企祥先生譜下的優美的旋律,已在這些地方響起來。人們和我一樣把目光投向新西蘭。不少人向我發問:舞臺在何處?
我說,在“白雲”。正如西班牙的傳統體育項目----“人塔”那樣,沒有“白雲”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個體多大的能量也不可能發出如此大的光和熱。這個由新西蘭政府頒發藝術類演出團體大獎,由指揮、作曲企祥先生參與創辦的合唱團,成立已近十年,每年在當地都有近三十次的公開演出。這引起我許多聯想。我想起紐約著名的愛爾交響樂團每年在公園公演時聽衆數以萬計的大場面,想起我看到的多瑙河河畔渡口上不止一處的演奏舞臺及維也納的行人拿著樂器邊走邊奏的自娛雅景,這讓我對這些地方及其人民由衷地産生敬意。因爲健康的音樂會使人情操高雅、身心舒暢、舉止斯文、延年益壽,人民能藉此規範言行從而有助于人際和諧、社會安定,這就是古代中國以禮樂治國的道理。
然而“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而要衆樂樂,“白雲”合唱團提供了優質服務,難怪他們多年以來不但在當地還到市外演出,上至爲政府首腦演唱下至爲語言學校及別的合唱團提供曲目,成績斐然。
最初我還以爲其成員,應是妙齡少女,才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誰知,傳來的他們現場演出照片,讓我不得不問天上的白雲:“你占據新西蘭這方寶地,占了人家的名字不足够了麽?爲什麽還要爬在她們的頭上?” 她反而謔我:“你不是說過老火例湯越熬越有味麽?我也飄到意大利齊吉奧莫羅德爾的頭上。可他的《手拉手》,唱響全世界。”
是的,該團擁有的兩任經歷和品格都不凡的團長,而“白雲”藝術總監企祥先生可是在鼎鼎有名的上海交響樂團工作過40年,隨團在國內外演出,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專業音樂家,近年來又寫了廿多首合唱曲交由“白雲”演唱,獲得好評。他們還擁有有不少有藝術修養的女歌手,有像葉寶慶先生那樣早已成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相助,團員們不怕辛苦精益求精甚至放下個人及家庭的不少事務忘我地訓練,他們從作曲及吐音都那樣從嚴要求,在异鄉唱著由自己同胞創作的歌曲,讓聽衆共聚一堂消解鄉愁,表達對祖國和第二故鄉的良好祝願,在海外弘揚中華文化,這熱烈的掌聲向著“白雲”,乃理所當然。
掌聲過後,你是否會深思:身處夕陽,爲什麽還不歇息?讓我們回味自己心靈的感受就會找出答案。夕陽無限好,這時候的人們,勞累之後,贏得屬于自己的空間。當你在美麗的黃昏走回自己的家,你的心情多麽的輕快。此時傳來那來自人生夕陽的歌聲,那樣純潔深遠,會讓你有所啓迪,這是你在白天的勞作裏難覓的享受。
天上的白雲,爲裝點天幕,不留形迹;地上的“白雲”,爲點綴人間,不留名利。
我禁不住高聲贊美,白雲,你是美麗的,你被夕陽映照下發出的紅光,就是“白雲”合唱團穿著的紅衣裳。這紅光,在人們的心室晃動。
親愛的“白雲”,爲你即將舉辦的音樂會,請接受我虔誠的祝福:
喜氣盈盈顔笑開 臨風玉樹在歌台
青春不减當年貌 勝似芳園見艶梅
二零零八年八月三十日 紐約 爲“白雲”在中秋節爲大學生們開音樂會而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