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珍
       (現居美國)
更多>>>   
陳葆珍◎新聞界大出洋相

新聞界大出洋相       ◎陳葆珍◎
 

新聞,各國自有不同標準。但有一條標準應是共同的,那就是必須真實。而由于幷非所有新聞都達到這一標準,這就必然讓人有“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反應。

要辨真僞,有些易如反掌。如英國《每日郵報》于五月一日晚上十一時十九分左右,在BBC上發出重要快訊,黑色標題爲:“Obama dead” (“歐巴馬已死亡”)。不用他馬上更正,誰都會辨別。

無獨有偶,連美國MSNBC記者在網上也發出這樣的訊息:“Obama shot and killed”(“歐巴馬被射殺死亡”);美國福克斯新聞主播在節目中也宣布:“歐巴馬中彈身亡”。緊接着,就是對錯誤的更正。

要辨真僞,是要經過調查的。如法國國際廣播公司中文網刊登《日本核泄露威脅引發世界各地密切關注》一文,配圖中用了一張照片,其下題字爲“一位從地震中逃生的日本女性”。經中國網民指出,却是用了中國《唐山大地震》劇照,照片中的人是中國演員徐帆。

造成上述兩類錯誤的客觀原因,是被混淆的事物有其相似之處。如英語中Obama(歐巴馬)與Osama(歐薩馬)一個字母之差。亞洲人面孔在西方人看來難以辨別。

至于主觀原因,就該問那個犯錯的人了。

用中國文字在這方面的錯誤可能性少些,但不小心,也會錯的。如佘太君不能寫作余太君。

中國新聞界出現的錯誤,你要把它找出來,幷不是那麽容易。因爲它大多屬知識範疇。涉及到語文、邏輯、數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問題。

但只要被我發現了,我必馬上記下。故此,我不經意地搜集,已累積不少。現在,隨便選幾條說說。

2007年7月6日的《參考消息》第一版有篇新聞標題是《澳國防報告誇大中國軍事威脅》。“誇大”的意思是:“事實是有的,但是這裏把事實誇張了”。這標題謬誤在于:“中國軍事威脅是存在的,你澳大利亞國防報告把它誇大了。”

2009年9月中央台主持人說:“陳水扁是破壞兩岸關係的破壞者 。”這是邏輯錯誤。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原話的意思是:“陳水扁沒有破壞兩岸關係。”

中央台主持人又說:“健全社會矛盾與糾紛。” “健全”是對原有不足之處再强化。這句話的原意是:“社會矛盾與糾紛還不够,還要加强。”所以它是錯的。

中央台主持人于今年3月說:“譴責聯軍無權干涉利比亞的行動。”請問,“無權干涉利比亞的行動”這是對的,爲什麽要譴責呢?

2009年9月12日中央台主持人說:“土耳其大水,不少人永久性喪失生命。”

既然是喪失生命,那肯定是永久性的,難度還有暫時性的麽?

2009年9月3日中央台主持人說:“原始人與現代人的魚鈎十分相似。”“現代人”作爲“魚鈎”的定語,這樣,就變成是原始人與魚鈎相似了。可能他是想說:“原始人的魚鈎與現代的相似。”

2011年4月12日中央台主持人說:“白俄羅斯地鐵站爆炸案,目前警方拘捕了4名男子,協助調查。”既然只不過是協助調查,爲何要將人家拘捕?

人們常唱的歌:“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這種提法不準確。中央台也有類似的錯誤。如2009年9月24日中央台主持人說:“慶祝祖國60周年華誕”。我們祖國歷史何止60周年。應該改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十月一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至于祖國的生日是哪一天?還須待炎黃子孫研究。我相信這個問題很難答。

奉勸這些主持人運用文學語言時最好注意一點。如2008年8月15日中央台主持人在“海外華人”節目中說:“中國大洋一號考察隊隊員拋妻離子出發了。”“拋妻”,是貶義的。其實,新聞報道何必要這樣的感情色彩語言呢?“中國大洋一號考察隊隊員出發了。”不是更好些麽?况且你有沒有調查過是否這些隊員個個都有妻、子的?

我不知道有些人求學時數學成績怎樣,他們有些說法是不敢恭維的。2006年中央台主持人說:“增長百分之百,幷無成倍的增長”。其實,100%就是成倍的增長。

又如2007年中央台報道:“廣州56歲老人免費乘公交車,深圳比之還好,提到60歲以上。”這個“60歲以上”可以是70歲甚至100歲。况且,站在老人角度來說,廣州比深圳好,但站在公交車公司角度來說,深圳比廣州好。

不知爲什麽中央台主持人這麽愛說“眼球”一詞,如“燃燒你的眼球”(2006 年);賺足了觀衆的眼球(2011年2月21日);“風箏吸引觀眾的眼球”(2008年4月5日);“紅旗飄飄住眼球”(2008年4月10日);賀歲片爭票房奪眼球(2010年11月12日);“這一問題吸引我們的眼簾”(2009年3月5日)。

以前指眼球,後來指眼簾,再往後不知是否會說到眼眉了。這樣,讓人不得不在聽新聞時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眼睛。

在報道海外新聞時,請不要一知半解地講。如2008年7月7日中央台《華人世界》節目主持人說:“美國62歲退休得養老金1200美元;66歲退則的1500;72歲退則可翻一番得二千多美元。許多美國人爲了應付汽油與物價不斷上升,微薄的退休金不夠維持生活,寧願遲退休,做到老了也不退。”這段話,可美化美國了。哪有這樣的好事。養老金是靠個人納稅多少按政府規定的比例發放的。至于做到老了也不退一說,也不取决于你個人的意願。不過,有一點倒是真的,美國雇人,不問年齡而問工作能力。試過十幾個有碩士學歷的年輕人與一個70歲的有經驗的人同時見工。老闆只收後者。“做到老了也不退。”有此現象,但往往不是由于退休金不够用才這樣的。如果真的“72歲退則可翻一番得二千多美元。”早有剩啦!

作爲中央台的權威性是應該讓新聞主播珍惜的。這樣,他們不應該武斷,作風要嚴謹。如經常說的什麽:“下面看看有什麽新聞值得關注的。”難道你認爲不值得關注的,其他人會認同你的看法麽?

至于一些輕率態度更令人不可容忍。如在參觀鳥窠後,有人問記者觀感如何,她答:“我肚餓了。”

2009年1月31日居然有主持人這樣說:“什麽叫做幸福?給你喜歡的人煮飯就是幸福。”

以上的例子,還多着呢。我只不過信手拈來罷了。

二零一一年五月五日


 

 


 

 


 

 


 

 


 

 


 

 


 

 

您的意見 :


請輸入尋聲留言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