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珍
       (現居美國)
更多>>>   
陳葆珍◎人生第一張支票

人生第一張支票     ◎陳葆珍◎
 

2011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外孫麥柯領到他人生第一張支票(700元美金)。這是他到美國波音公司暑期打工的周薪。聽說像他這樣的學生,還有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不過,別人比他學歷高。像他大學二年級生身分的,僅他一人。這樣的破格錄用,可見他已從以前的另類轉而爲今天的正類。我對他媽媽說:“這700元一周就這麼高興,告訴他,爭取這700後面加多一個零。”

這一天我是肯定看不到的了,但我要記下他的昨天,待他有朝一日為人之父,可作參考。

孩提的他,以“吃相”出衆。曾被我女兒的朋友錄像來欣賞。你餵他,動作慢一點,他張着的小嘴,令人手忙脚亂。讀小學時,放學後把書包一扔,坐在餐桌前,吃了28隻鶏翅膀、三碗炒飯,還像沒吃東西的那樣,要我再煮。

這樣的另類容易對付,但另一種另類就難以招架了,那就是他的“鬧相”。

課堂上,他常在教室扔東西,筆呀紙呀甚至還有鞋子。但鬧中有道,從不傷人。爲此,他媽媽被邀參加一個我聞所未聞的家長會。會議除我女兒外,其餘的全是學校領導、輔導員還有心理醫生等,主題是研究我的外孫。最後决定要他服“好動藥”,甚至要勸他留級。

女兒打電話來訴苦,我大聲罵道:“藥,不吃!級,不留!才讀一年級,留到哪?要是什麽都好,要他們幹什麽!”

女兒說總得想個辦法,我說:“因材施教。”

女兒說:“說倒容易。”我說:“那就看你的功夫。男孩子最可怕的反而是不想動。”

女兒爲他讀了不少心理學的書,其心得就是固本。人的身體及精神最要緊的是心。固本就是不讓心受傷害。對小孩而言,堅信自己能上進,這比什麽都重要。千萬不要讓他感覺到自己被人當作問題學生看待了。

他轉校了,他媽媽聘請家庭教師,這時,學業有點長進了。這裏的教師每周都給學生貼上紅星星,那是據學生改缺點的情况給予獎勵的,從不把他放在班裏排隊。幸而老師懂心理學,不然,他自幼就知道自己在群體中倒數第幾,這有損他的自尊心。眼看麥柯領得的紅星星從無到有且漸漸多了,人也懂事了些。

爲了要他安靜聽課,女兒從培養他的良好的品行入手。請人到家裏教他彈琴,音樂,能調整他的情緒,舉止也比以前文雅些。但孩子不能這樣靜養的,他那愛動的性格必須在群體中得到發揮幷加以抑制。不守課堂紀律,歸根結底就是沒有集體觀念,要克服它,單靠講道理是沒用的。於是,女兒讓他參加籃球隊。在籃球比賽中,讓人的個人行爲不能過于出格,但又可以施展才幹,而勝利,必須在相互配合才可獲得。

選擇這樣的體育項目當然有利于品格的培養,但我耽心他因此而荒廢學業。誰知,成績不符合規定的分綫的,不得加入球隊;加入後低于這分數綫的,則被開除。

他加入球隊後,各科成績反而有進步了。投籃命中率較高的他,贏得了球迷的愛戴,他似乎在人們紛紛叫他做“姚明”時,悟到了什麽。過去那種“鬧相”,不知什麼時候不見了。

從此,校方不再投訴,升高中時還考進天才班,而且還是最難考的醫科預班。除了正常的高中課程外,還接受醫學的學習與訓練。

他說他將來要當手術醫生,好去救人。

我對他媽媽說:“這打籃球的手怎能操手術刀。”

被我說中了,他現在讀的是商業管理專業,暑期工也是幹這一行。不過那段在醫科預班的經歷,對改造他性格的弱點很有幫助。

他的成長過程,與其父母和教師的付出分不開的。不管當年的校方有什麽缺點,但爲一個不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如此鄭重其事地請專業人士開會研究,其責任心和專業精神是值得敬佩的。而美國不少大公司,利用大學生假期按專業提供實習機會,爲培養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5月13日,麥克回來參加她姐姐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典禮,在閑談中我揭了他小時候的短處,他聳聳肩膀,用一連串數字回應我的取笑。他說:“外婆,我這兩年,除一科得B外,其餘都是A。”

這時,我望着那還有點倦容的他媽媽,發現她臉上有一絲微笑,我無不感慨地喃喃自語:“累,也值啦!”

二零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您的意見 :


請輸入尋聲留言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