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強
       (現居香港)
更多>>>   
曾偉強◎聖誕的意義

聖誕的意義   曾偉強



圖片:作者提供

今天,聖誕節已成為真正普世歡騰的日子,因為不管是否信徒,都同樣互道「節日快樂」或「聖誕快樂」。而聖誕亦已成為借口,讓人們盡情吃喝消費。然而,在歡樂背後,卻已忘記聖誕的真義。

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在伯利恆的馬槽內誕生,牧羊人報喜,天上出現明星,引領東方三博士前來參拜。嬰孩代表柔弱,因為耶穌改變人心的方法,是綿密的愛。祂以最溫柔的愛,赤子的心去擁抱世界,以柔弱誘發人心內無盡的關愛。

耶穌在世的日子,不斷宣揚愛的真諦,愛人如己、愛仇敵、愛父母、愛弟兄姊妹、愛鄰舍。祂以愛帶給人們平安、喜樂和盼望。耶穌的降生,是為了從黑暗、不公的現世,將人拯救出來,回歸真善美。

不管是否信徒,每年的十二月,我們的社會都不期然地想起聖誕老人、聖誕樹、聖誕禮物、聖誕燈飾。而在平安夜,更是狂歡的日子,已全然背離平安夜的本來面目。君不見平安夜當天大批港人外遊,更多的是湧往商場食肆,酒店的自助餐座無虛席。現代的消費主義已完全吞噬了聖誕的安寧。

現在一般稱為平安夜的聖誕夜,英語就是「聖誕前夕」。平安夜據說是源自著名的聖誕歌曲《平安夜》(Stille Nacht)。故名思義,平安夜應該是安詳寧謐的。在這一個晚上,全家人都會按傳統聚在客廳,圍着聖誕樹唱聖誕歌,並且交換禮物,分享年中的生活點滴,喜怒哀樂,表達內心的祝福和愛,祈求來年幸福。例如在冰島,聖誕假期由平安夜當天的下午六時開始,教堂鐘聲敲響,人們會與家人一起享用節日晚餐,之後便拆禮物,一起度過晚上。

不錯,聖誕禮物是在平安夜,又或是聖誕當天拆的,不是一般所說的「拆禮物日」。事實上,十二月廿六日應是「節禮日」(Boxing Day),而不是「拆禮物日」。從前,在西方封建社會,聖誕節是大家庭團聚的日子。奴隸的家人也會在領主的莊園內相聚,以便領主發放年終津貼。十二月廿六日當天,所有聖誕派對結束,領主會把一些有用的物品,如衣料、穀物和用具等,送給住在園裏的奴隸。故此,每個奴隸家庭會在聖誕節後得到一個載滿物品的大盒。「Boxing Day」亦因此而得名。

聖誕其實與中國的冬至有點相似,都是讓一家人年終到晚,聚首一堂的日子。歐美在聖誕期間,都會出現回鄉潮,趕在平安夜回到老家,與家人團聚,相互祝福。平安夜,應該是如聖誕歌《平安夜》所言,是神聖的、是安靜的,絕對不是狂歡的。

雖然十二月二十五日不是耶穌真正的出生日,而由於《聖經》上沒有記載,也曾被視為異端。弔詭的是,雖然是尤太人的王,但尤太人不慶祝聖誕,他們慶祝燭光節(Hanukkuk)。即使在香港,每年的這個時候,遮打花園都有簡單的儀式,慶祝燭光節。但今時今日,誰又會在意聖誕的真義,只管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狂歡。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您的意見 :


請輸入尋聲留言密碼